
送兵仪式的匆匆一别,是牵挂也是责任
本文记录了“我”参加表弟送兵仪式的经历:上午在武装部见证表弟身着军装的挺拔模样,满心骄傲又藏着不舍,却在欲与表弟多交流时,收到学生资助工作群需当日完成材料比对的紧急通知。随后集合哨响,表弟匆匆归队,“我”中午与亲戚就餐时,无奈告知需回家加班、无法参加下午15点的家属陪伴环节。返程途中及在家加班时,“我”反复回想表弟的身影,遗憾错过陪伴,不舍其远走从军,却也理解工作责任,更期盼未来重逢,为表弟的成长与担当深感自豪。

返校工作第二周:一束鲜花,让我读懂教书的意义
作者回到母校任教已两周,期间忙于备课、适应新身份,常感疲惫与忐忑。教师节当天午休,作者正为下午课程备课,因熬夜而倦意十足。此时,班上三名学生送来一束带水珠的向日葵,祝其教师节快乐,还称赞其讲课好。这束朴素的花与孩子们真诚的举动,瞬间驱散了作者的疲惫与不安。作者此前对能否做好教师工作存疑,而此刻深刻领悟到教书的意义 —— 不在于完成教学任务,而在于付出被学生看见与认可,能为孩子带去温暖。如今这束向日葵仍激励着作者,让其决心用心教学,守护学生成长。

回母校教书首周:我哭了,却被一瓶牛奶治愈
回母校当老师首周,作者差点被压力压哭——身兼班主任、三科教学与出纳,责任心揪着心。可面对学生,作者满是温柔; 嗓子哑、流鼻血的疲惫里,藏着意外温暖:组织委员悄悄递来一瓶牛奶。瞬间,所有辛苦都有了意义。这一周,累得真实,也暖得深刻。

重返母校,既是归途也是新程
我是一名公费师范生,刚结束仅 3 天的线下岗前培训;本以为会被分到陌生校园,却意外回到初中母校,心里满是激动。走在熟悉的校园,我想起当年班主任的温暖,可想到自己即将当班主任,又忍不住担忧:怕没法上好课、引导学生,也怕难以快速了解学生、组织班会,更担心 3 天听课所学难转化为实际能力,但母校的熟悉感给了我勇气,我会带着热爱与初心,在实践中慢慢成长。

骑行?不,是一场硬核爬山记
原本只想和好友阿牛来场轻松的新路线骑行,没成想却解锁了 “硬核爬山” 副本。在班竹遇上近 60 度的陡坡,推车攀爬时汗水砸得地面直响,心率飙到 170 也舍不得停下 —— 毕竟抬头就是泼靛般的天空,远山如水墨画铺展,还有彩蝶蚂蚱当 “路伴”。好不容易登顶喊出心声,下山却被导航坑了:水泥路变碎石路,最后直接没了路!缺水的焦虑里,只能硬着头皮原路折返,到山脚用山泉水洗脸时,看着彼此被晒成炭的脸,才懂这场骑行早跑偏成了难忘的探险。

匆匆
以时光与亲情为主线,通过孩童成长的视角,在静谧的夜色中回望温暖,并感慨岁月的变迁,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。

不等闲
相思一曲千琴弦,还乡故里马蹄鞭。身处田间奈若何,不等时间不等闲。

蛙鸣夜语:乡镇夜晚的宁静与遐思
在乡镇生活,夜晚总是来得格外宁静。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,没有霓虹灯的闪烁,只有微弱的路灯和远处的虫鸣。然而,就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夜晚,一阵阵清脆的蛙鸣声划破了夜的寂静。

向前·进发
孤鸟莫非三两尺,天云压进百里滨。河霸山军千百渡,不进黄河不见君!

被消费的善良:城市乞讨者的双面戏法
今天我和朋友出去玩,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位乞讨的老人,她胸前挂着一个崭新的收款二维码。这个看似平常的场景,却让我们经历了一场关于信任与欺骗的深刻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