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返母校工作的第一周,在忙碌与疲惫中画上了句号。这段日子里,“累” 成了最真切的感受 —— 我不仅要担任初三 227 班的班主任,同时负责三个班的化学与书法教学,还兼任了总务室的资助与出纳工作。尽管总务室的工作尚未正式启动,但 “对学生极度负责” 的念头始终悬在心头,让我时刻紧绷着神经。尤其在得知出纳工作需承担的风险后,巨大的压力曾让我情绪失控,忍不住落了泪。
227 班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,这是我带的第一个班,也或许会是最后一个。我格外珍惜这份缘分,不愿留下任何遗憾。看着班里孩子们稚嫩的脸庞,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使命:不只是传授知识,更要帮他们改掉坏习惯、养成良好品行,提升综合素质。在我看来,成绩远不及 “懂得尊重他人”“拥有良好素养” 重要。所以我常在班里强调纪律,耐心引导孩子们关注自身素质,期待他们能一点点进步、慢慢蜕变。
班里有几个调皮的学生,我从未想过放弃,反而觉得 “调皮” 本就是孩子的天性,而教师的职责,就是做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,帮他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。其中有个孩子让我印象格外深刻,他一直梦想着当兵,在其他老师眼里却 “难管”—— 不服管教、脾气暴躁,开学报名时甚至中午 11 点才到,问起原因,他竟轻描淡写地说 “闹钟就定的 11 点”。我没有责备他,而是在后来的谈心中和他慢慢熟悉:原来他不仅有自己的梦想,还十分孝敬长辈,只是对读书实在提不起兴趣。我试着让他担任班干部,多和他沟通,如今能明显看到他的改变,真心希望这个有志向的孩子能实现梦想,未来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。
当然,班里更多的是让人暖心的瞬间,比如几位认真负责的班干部。文艺委员和组织委员主动扛起班级黑板报设计、广播稿撰写的任务,从不抱怨;两位劳动委员不怕苦累,安排卫生把教室打扫得一尘不染;学习委员和班长更是积极帮我分担班级管理工作,让 227 班能更快步入正轨。还有其他班干部和同学,也都在默默为班级建设出力,这些细碎的付出,都让我觉得温暖又有力量。
这一周的工作量确实超出预期:身兼数职加上三个班的教学任务,我几乎整个星期下午都排满了课,有时从大课间开始,要一直忙到晚上自习结束。长时间的高压状态让身体也发出了 “抗议”—— 嗓子哑了、上火发炎、闹肚子,甚至偶尔会流鼻血。好在身边有经验丰富的同事主动开导我,我慢慢学会了合理规划时间、调整心态释放压力。我清楚地知道,只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,才能有精力带领 227 班 “披荆斩棘”。对这份教学事业的热爱,支撑着我期待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未来有所建树。
最让我难忘的,是一个夜晚的小感动。班里的组织委员悄悄送给我一瓶牛奶,那一刻,所有的疲惫仿佛都被驱散了。回到办公室,我还沉浸在这份喜悦里,忽然明白:或许这就是教书的意义 —— 不需要丰厚的物质奖励,学生一句真诚的 “老师好”“老师您辛苦了”,或是这样一份小小的心意,就足以让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。